https://www.facebook.com/yuansnotebook
上面那個網址會連結到小袁在facebook上的粉絲專頁-小袁筆記
大家到小袁筆記去看看順便按讚&分享喔~~


【時事/法律/袁觀點】2014.12.24有關投票年齡下修..

擔負所有民事責任:20歲
擔負所有刑事責任/行政責任:18歲
定立有效遺囑:16歲
訂婚:女15歲男17歲(正在修法都改成17歲)
結婚:女16歲男18歲(正在修法都改成18歲)
買彩券/兌換彩券:18歲
參加公務人員考試:18歲
可使用限制級商品:18歲
男生可開始服兵役:18歲
擁有性自主權:16歲
可捐血:17歲
可吸菸/喝酒:18歲(只是不犯法大家還是別抽菸啊><)
考領駕照:18歲(大型重型機車需20歲)
可工作:15歲(15~16歲為童工有工作時數及內容之限制)
投票權(選人/公民投票):20歲

以上一大串是我國對人民各項權利明文訂定的年齡限制
(來源為全國法規資料庫,若有誤請不吝指正)

最近沸沸揚揚討論著要把投票年齡下修到18歲,嗯...憲法保障人民的參政權包含"選舉,罷免,創制,複決,應考試,服公職"總共六項,應考試服公職只要18歲,投票權也下修到十八歲其實滿合理的。

不過小袁覺得真正理想的是設立"絕對成年年齡"(我自己發明的名詞XD),達到這個年齡就擁有所有"大人"應有的權利,例如定18歲為絕對成年,不管開車投票訂婚結婚....~所有權利18歲一次拿到。

翻翻民法,我國對"成年"的定義是20歲,但看看小袁列出的表,很多權利在18歲就先放行了,捐血甚至規定了"17"這種奇怪的數字,何必這麼麻煩呢?盡量統一繁雜的法律不是很好嗎?

不過我們修法的速度很慢...男女最低訂婚結婚年齡改為一致的修正草案,在民國100年便在行政院院會通過了,現在...下落不明??看來法律變革還要頗久,小袁辛辛苦苦列出來的各項權利獲得年齡就先供大家做參考吧~(PS小袁可以寫遺囑了耶@@XD
小袁筆記感謝你的按讚&分享(以下開放筆戰)



【科學家/物理/宇宙學】2015元月-2 霍金輻射(文長慎入)

這是一篇點菜回應文~~~主題是"霍金"

有關這位偉大物理學家的生平,相信大家都略有所聞。雖身為漸凍人,仍不屈不撓的努力,用眼睛和外界溝通,對物理界做出極大貢獻,相信霍金的偉大小袁不用詳述。所以小袁今天就挑一個霍金提出的理論--"霍金輻射"來跟大家簡單介紹一下吧。

說到霍金就會聯想到黑洞。大家對黑洞的印象應該是「引力極大,連光都無法逃脫」,但是霍金卻說黑洞會放出輻射,也就是所謂的「霍金輻射」。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我們試著來推導一下吧^^「黑洞會放出輻射」一說是源自一個物裡命題:「如果一個有很多熵的東西被黑洞吞噬,那麼宇宙中的熵不就減少了?」我們說熵是一個不會減少的數值,不可能在黑洞中憑空消失,也就是說......黑洞自己也有熵,平衡掉物質被吸入黑洞時宇宙減少的熵。(有關於熵的介紹請參見下面的連結)

(LINK:http://linus871217.pixnet.net/blog/post/189993636

好喔我們繼續^^黑洞有熵,而根據熱力學公式,熵等於熱量除以溫度,我們知道數學上不能「除以零」(不信去按按計算機),因此有熵的物體溫度必不為零,所以我們得到:「黑洞有溫度」。事實上,所有具有溫度的物體都會發出輻射(例如人類發出紅外線),也就是說我們已經推導出結果:「黑洞會發出輻射」了!!!

蛤?霍金就只是推導出這個?怎麼可能呢^^霍金的偉大之處在於給予這個輻射的形成機制提供了一個具說服力說法。霍金說當黑洞只捕獲一對粒子中的一顆時,另一顆能從黑洞獲得能量而變成輻射逸失,而這種機制會導致黑洞逐漸縮小,最後消失。

霍金輻射和其他霍金提出的理論都很漂亮,可惜沒有人知道黑洞真正的樣子,這些理論都沒有被證實,或許霍金的理論得不到確認,甚至會被推翻,但至少他留下了勵志的奮鬥故事給我們呀^^

後記:有鑑於FB應該要輕鬆點,小袁就只簡述理論而已,想了解多點的人請自己GOOGLE囉^^話說1/8是霍金的生日,不過小袁就趁連假發文了~~希望大家要是喜歡的話,給這盤菜一些小費吧^^
小袁筆記感謝您的按讚&分享XD(以下開放糾正)



【生物學/環境】2015元月-3 Penguin

Penguin這個詞讓你想到什麼呢???企鵝嗎??

嗯嗯沒錯,不過小袁今天想講的是一種叫"大海雀"的生物

大海雀是一種不會飛的鳥類,行走也很緩慢,但在海裡游得飛快,主要補食海中生物為生。奇怪這不就是企鵝嗎?會不會小袁在耍人呢?難道「大海雀是企鵝的別稱」嗎??

哈哈別傻了小袁不會發「別稱介紹文」的^^事實上大海雀和企鵝雖然外形神似,DNA定序結果顯示大海雀跟企鵝親緣關係甚遠,在生物學分類上充其量只能說都是鳥類而已。

相較於住在南半球甚至南極這些人煙稀少區域的企鵝,大海雀生活在北大西洋區域,鄰近西歐人口稠密地區,自古就被人類充分利用,提供我們羽毛及食物的來源。

人類總是帶來悲劇。16世紀歐洲人開始向外探索,橫渡大西洋到現今加拿大東岸捕撈鱈魚,發現一座島(Funk Island)上站滿了大海雀,船員們一時起了貪念......數百隻大海雀被做成醃肉,成為航海糧食。羽毛做床墊、油脂當燃料,甚至搭圍欄關住不會飛的大海雀以方便宰殺,兩百年後大海雀減少到了難以挽回的數量。

大海雀成為稀有動物後,換收藏家來找碴,最後幾隻成為貴族城堡裡的展品,大海雀宣告滅絕。諷刺的是,今天我們若想追憶這群悲劇性的鳥類,也只能觀看這些收藏家留下的標本了。

翻開滅絕生物名冊,鳥類佔了滿大的一個區塊,渡渡鳥、旅鴿、大海雀,都是在人類不知節制的濫捕下就此消失,可見我們並未記取教訓,一再地把物種送上絕路。我們人類之後對生物資源的利用,需要更明智且節制才行吶...。

大海雀消失了...小袁也要去消失了...因為要期末考了啊><
圖源:維基百科"大海雀"頁面
小袁筆記感謝你的按讚&分享~


PS:圖片無法在此顯示,請到粉專去看呦~~~
PS2:2015.元月的第一篇談論了和台灣歷史以及教材編撰相關的議題,因為這篇一定需要圖片所以就沒整理過來...歡迎大家到粉專看看喔~~
arrow
arrow

    linus8712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